习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之际,文汇文艺评论推出文艺创作这十年特辑。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回溯这十年的千树繁花。
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旭光提纲总领,以宏观视野回溯在重要讲话的指引下,文艺人如何探索出一条将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与新时代的历史条件相结合的道路,取得一系列突出成就。
比如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长津湖》、电视剧《大江大河》《觉醒年代》、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等一批作品,无论从历史表现的纵深感还是现实呈现的宽广度,都堪称立体呈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方面,舞剧《只此青绿》、电影《长安三万里》、电视剧《琅琊榜》、昆曲《临川四梦》等,形成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文艺中国风和中国气派。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张斌,则重点聚焦于沪产电视剧的十年发展脉络。作为中国电视剧创作生产重镇的上海,不但曾创作出《围城》《上海一家人》《孽债》等彪炳中国电视剧史册的经典作品,更在新时代十年,展现出了旺盛的创作生命力。
尤其是在重大主题创作上,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创作生产出《光荣与梦想》《破晓东方》《功勋》《大江大河》《在一起》一批高质量、高热度、高满意度的优秀作品。
知名戏曲评论家单跃进围绕戏曲领域的十年传承发展创新展开论述。他认为,十年来对于传承的认知在深化、传承的目标在清晰,进而剧目创作的新面貌也得以呈现。而在其中既有京剧《主角》对于复杂戏剧结构的探索,也有《石评梅》对于传统流派的凸显,还有沪剧《敦煌女儿》、越剧《好八连》、京剧《龙潭英杰》等上海院团对于重大题材、英模人物戏曲呈现的有益尝试。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青年学者霍艳,认为在文学创作的过去十年历程中,人民性的中心地位得到充分凸显。不仅《经山海》《看万山红遍》等严肃文学致力于弘扬劳动者的伟大精神,同样也有网络生力军加入其中,以《重卡雄风》等作品凸显出劳动人民的创造性。更进一步,人民性还体现在创作主体是更广泛的人民。外卖诗人为代表的一批素人写作,点亮中国人的微观生命史。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号角已吹响,文艺人,未来十年,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