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剧,从“作品”到“精品”,经历了哪些蜕变?一个剧院,从“高原”之上再攀“高峰”,佳作连连的背后又有什么创作秘诀?
8月6日,山东歌舞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李贝做客2024山东文旅高质量发展直播访谈《文旅新势能》,他从精品创作的角度,分享了近年来山东歌舞剧院勇攀齐鲁文艺高峰的历程。
上周末,山东歌舞剧院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大染坊》创作采风专家交流会举办,主创团队、特邀专家以及原著作者的亲友齐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助推舞剧《大染坊》的艺术创作。
回想二十余年前,鲁剧《大染坊》火遍大江南北,引起了无数共鸣。现在,若是将这段故事从荧幕搬上舞台,以舞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会是怎样的效果?观众在期待,民族舞剧《大染坊》的舞蹈演员经过两轮全国选拔也已就位,主创团队正紧锣密鼓地创排着,力求精心打磨出一部令人称赞的精品力作。“这部舞剧的创作旨在填补我省在舞剧领域的空白,”李贝介绍,“我们已经有歌剧《沂蒙山》了,也特别希望能够打造一部舞剧,能够做到歌舞双峰并立的状态。”
李贝所说的民族歌剧《沂蒙山》,是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文艺成果,也是山东绚烂多彩的文艺舞台上一抹耀眼的光辉。今年7月,《沂蒙山》刚刚完成了2024年全国巡演,又在内蒙古、北京、济南成功演出。每至一处,该剧都能引发观众强烈而深沉的情感共鸣,更是将文华大奖等国内诸多重要奖项收入囊中。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这部作品的魅力,该剧自2018年推出以来已创排五个版本,以适应不同的演出场合,截至目前已演出290余场。“我认为它是民族歌剧的一个高峰。”李贝透露,未来《沂蒙山》不仅会继续踏上全国巡演的征程,还将在山东剧院进行固定周期的驻场演出。
与此同时,备受社会各界热切期待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写意齐鲁》也已完成创作,目前正在排练中,计划将于今年国庆期间首演。“我们要真正打造一台属于我们山东的,反映齐鲁文化历史人文的民族管弦乐作品。”李贝介绍,作为剧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演出,该作品由民族乐团艺术总监刘沙兼任首席指挥,7位全国知名作曲家倾力打造。创作团队紧扣“一山一水一圣人,时代交响新山东”的鲜明主题,以“音乐写意”为主轴,释“齐风”解“鲁韵”,以匠心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音符,将多视角展示齐鲁大地新气象、齐鲁儿女新作为。
向下扎根才能枝繁叶茂。山东歌舞剧院之所以佳作不断,和始终保持齐鲁元素,深挖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密不可分。山东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齐鲁文化独具一格的特色。这份文化瑰宝,不但为山东歌舞剧院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受其浸润,剧院所推出的作品也自带“本土化”特性。
在保持创新、激发自身发展活力的道路上,山东歌舞剧院积极推进文化“两创”,在艺术形式和展示方向上守正创新。一方面,充分激发老演员的饱满热情,让他们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得以充分发挥,继续在舞台上发光发热;另一方面,着重培养年轻人才,源源不断地为剧院注入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要给演员搭建更好的平台,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的文艺作品。”李贝表示。
当下文旅火热,在探索文旅融合的道路上,山东歌舞剧院也进行了积极地尝试。今年5月20日,剧院参与了超然楼亮灯仪式,50名演员将民乐、独唱、电声乐队、舞蹈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巧妙融合,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在李贝的理解中,所谓剧院的文旅融合,不应只是去景区演出而已,还应是一种文化输出的综合性表达,要真正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剧院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李贝形容,山东歌舞剧院下属的歌剧团、舞剧团、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如同四轮驱动的强大引擎,将推着剧院不断前进。歌剧团依托《沂蒙山》创排艺术党课版,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舞剧团精心创排《大染坊》,在剧目立上舞台后开启全国巡演之旅,把山东文化传递给更多人;去年,交响乐团推出的交响音乐史诗《尼山•雅乐》为当代中国交响音乐创作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参照,下一步,乐团在追求作品创新的同时也将积极进行内部机制改革;民族乐团则要推出更多优秀的民族乐作品。同时,各团还要积极探索市场化道路,多出年轻人喜欢的作品,回应观众期待。
“山东歌舞剧院将朝着成为全国一流院团的目标努力。”李贝说。1958年成立的山东歌舞剧院正值当打之年,在歌唱、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中早已硕果累累。未来,期待剧院“高原”起“高峰”,更多具有山东特色的好剧立上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