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青岛出品亮相北京《弄OG真人 网页版 OG真人平台潮》何以“弄潮”?|OG真人
青岛出品亮相北京《弄OG真人 网页版 OG真人平台潮》何以“弄潮”?
发布时间:2024-05-20 18:40:14

  “海风吹,海鸥翔……我的城,我的港,在我身旁……”一部描写港口人创新奋进的现代京剧“乘风踏浪”而来。

青岛出品亮相北京《弄OG真人 网页版 OG真人平台潮》何以“弄潮”?(图1)

  5月18日晚,青岛出品的现代京剧《弄潮》在北京中央歌剧院上演,讲述了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及其“连钢创新团队”自主创造世界奇迹——智能无人全自动化码头的坎坷历程。

  《弄潮》2023年首演至今,已演出近50场。该作品先后入选“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项目”以及“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山东省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等。

  近年来,从舞剧《红高粱》、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京剧《清贫之方志敏》、吕剧《初心》、民族歌剧《国家》到现代京剧《弄潮》、吕剧《百川东到海》、话剧《烟火人间》……“青岛出品”渐渐成为中国OG真人 OG真人官网主旋律文艺精品创作的生力军。

  每部作品都有与众不同的“看家本领”,也有一些共性所在。梳理这些共性的过程,也是在探寻“今天,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文艺作品”的答案。

  电影《热烈》中有一句台词:“你得相信舞台,你相信它,它就相信你。”文艺创作同样如此,文艺精品创作需要一颗“孤独的匠心”,需要经历千锤百炼,需要用深情换得相信。

  编剧王勇说:“写现代京剧《弄潮》,我可谓是‘自讨苦吃’。”相较于古装、历史等题材,现代题材京剧的创作至今仍是摆在京剧人面前的一个挑战——京剧表现现代生活难,表现反映科技进步、工业发展的题材难上加难。

  《弄潮》数易其稿,边演边改。导演、编剧逐一推敲人物神态、动作等细节,根据现代工业题材的特点,融汇传统京剧美学特色,辅以铿锵有力的音乐、逼真震撼的多媒体舞台设计,在观众眼前呈现出充盈着科技感的现代海港,既不脱离京剧虚OG真人 OG真人官网拟写意的本质要求,又与现代工业相吻合。文艺评论家这样评价《弄潮》:“这个戏,四梁八柱都立住了。”

  青岛原创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的创作同样如此。青岛编剧代路改了十余稿,从80万字中挑出2万字写出一部鲁版乡村歌剧。从创作到演出,主创团队抱着“要搞好一台戏,要有一棵菜的精神”,有人当菜心,有人当菜叶,有人当菜帮,你帮着我,我抱着你,每个人都在发挥作用。《马向阳下乡记》最终拿下第十六届“文华奖”,摘得中国舞台艺术最高荣誉,也是当年唯一一部获此殊荣的歌剧作品。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文艺创作难免会被裹挟着加速驶上“快车道”。“快节奏生产”“速成化创作”越来越普遍。今天,文化供给“加仓”,观众很忙,有限的注意力需要投给最值得的东西。无论何时,质量都是文艺作品的生命线,要想博得观众的青睐,唯有拿出“入眼走心”的作品来。

  精品的创作生产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往内里说,它更核心的要素是人民喜不喜欢、满不满意。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现代京剧《弄潮》、舞剧《红高粱》、民族歌剧《国家》等,这些获奖作品都浮现出一条一以贯之的精神源流——对社会主流价值观保持敏锐的触觉,并善于运用鲜活素材,升华成大众喜闻乐见的佳作。

  曾有人半开玩笑地问,《弄潮》这个戏写的是无人码头,“没人”可怎么演。作为一部以自动化码头建设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现实题材作品,《弄潮》着眼的是人。“连钢创新团队”的主要成员,他们既是努力拼搏的港口人,也是家庭中的父母、子女、丈夫、妻子。舞台上,张连钢与妻子王晓燕倾情诉说、李永翠与女儿深情拥抱……《弄潮》展现了科研人员和一线工匠、家庭成员经历的工作上、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观照时代洪流下的个体,立足生活、代入你我,因而直抵人心。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善于运用“群众语言”“生活视角”开展创作。只有深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去找灵感、找题材、找素材,讲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才能使作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才能传播和发挥作用。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市场日益参与到文化产品的生产中来,文化与市场的接轨是必然。生产方式的变化,需要我们深思:如何处理好文艺和市场的关系,让文艺作品叫好又叫座?

  文艺作品不能只在奖项名单里看到,还要能吸引观众,经得起市场检验。此前,文旅部公示了2023全国演出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精品演出项目。《永不消逝的电波》“传遍”全国,演出600多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展卷”爆火,一年在30余座城市巡演120场……一大批精品演出项目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

  这几年,“金杯”和“口碑”双赢的青产文化精品越来越多。《弄潮》2023年首演至今已在青岛、北京、日照、成都等地演出近50场,不仅吸引了老戏迷,还吸引了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观众群体,受到他们的喜爱和好评。舞剧《红高粱》2013年斩获第十四届“文华奖”后,随后几年演出足迹遍布国内外,接到了来自不同城市的邀约。

  事实一再证明,文化产品不能走创作—获奖(省优、部优)—“搁”优的老路。只有进入市场、抵达群众,文艺的“一池春水”才能被最大化激活。

  “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表现空间。

  当“硬核”工业元素遇上京剧艺术,《弄潮》以戏曲工业现实题材的当代创新性表达,既展现了京剧唱念做打的美,又展现了智能化的港口之美、科技之美。

  比如,“连钢创新团队”进行测算、验证的场景,集装箱在舞台上的三维立体呈现……多媒体的巧妙运用既保持了京剧写意简约的特性,又体现出了科技感、智能化的新时代海港风貌。

  又如,剧中音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运用了“电音+戏曲+交响”的模式,大量使用以交响乐铺底,融入“电音”的音乐创作手法。

  怀着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和自我突破的勇气,文艺创作才能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可以说,将传统京剧艺术与新时代现实题材相结合的《弄潮》,是推动文化“两创”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一定是“抓”出来的。从选材到选人,从由谁来组织到配套措施,文艺精品创作是一个系统行为,工作必须系统化、组织化,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这就是抓文艺创作中“抓”字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有七八百部文艺作品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其中不乏“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文华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不同领域的最高荣誉。如舞剧《红高粱》、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分别获得第十四届和第十六届“文华奖”,杨志军的《雪山大地》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舞剧《红高粱》、广播剧《中国船长》、报告文学《国家记忆》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铁流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民办教育调查》、许晨的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分别获得第六届和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佳作频出背后,有一条清晰的青岛文艺精品生产“线路图”。一直以来,青岛发挥各项扶持保障机制作用,从策划、认定、组织、资助和推广等环节实行全流程跟进,逐渐形成了持续一贯的长期机制,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创作生产链,用不断涌现的文艺精品,释放出一波又一波的“攀峰”动能。2020年至今,青岛每年拿出2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对重大选题文艺创作项目和获奖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先后对218个精品项目进行扶持奖励,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

  今天,文艺百花园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文艺供给不断扩容增量。以优秀文艺作品为媒,观众看戏、入戏时,那些超越语言的触动,也许就是创作“好戏”的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