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第五节 文艺创作OG真人 网页版 OG真人平台|OG真人
第五节 文艺创作OG真人 网页版 OG真人平台
发布时间:2024-05-08 15:19:21

  本县诗歌创作,见诸文字记载,最早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碑刻《会峰寨口号三首》。清嘉庆七年(1802),七里湾玄帝庙维修后,邑令张炽与本县举人曹玉树、李步嬴谒庙及观小瞿塘时即兴赋诗,刻石以记。道光二十九年(1849)以来,本县诗歌创作渐趋兴起,李钟英、李应燉、李应莘、李娓娓(女)、李渥(丹生)、曹馨云(女)等兼工诗文。李应燉于西安创办“子燉诗社”,李应莘有《双桐书屋》诗集,李娓娓有《泳月轩吟草》《幽香馆存稿》《绿窗词抄》等诗词集传世。李娓娓诗词“雄厚,风雅格体,悉备有唐人风味”。

  60~70年代,为本县诗歌创作鼎盛时期。先后从事诗歌创作的有杨子青、曹谷溪、白军民、路遥、陶正、闻频、浏阳河等。1962年,县委油印曹谷溪诗习作100余首,其中有些诗作被《群众文艺》刊用。1963年,西北大学上学的浏阳河在《西安晚报》发表处女作《听歌颂雷锋音乐会》。1965年11月,《陕西日报》《延河》发表谷溪的《镢头歌》。这两首诗开本县当代诗歌创作之先河。“”初,县文化馆创办《革命文化》文艺油印小刊,永平文化馆创办《文艺》油印小报,均刊登本县业余作者诗作。1972年5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谷溪等人编辑的《延安山花》诗集。70年代初,群众性的诗歌创作比较活跃,处处举办赛诗会,有些村庄出现“男女老少都唱歌,家家户户挂诗牌”的局面,被陕西省视为诗歌县。

  1976~1987年,浏阳河在各级报刊发表诗作200余首,代表作有长诗《沉默与追求》和短诗《唱给妈妈的歌》《延安魂》《黄土,人类的亲娘》等,其《必由之路》《咱们的周总理回来了》《赞歌》分别被收入《我是延安人》《延安颂》《中国女排之歌》诗集中;1988年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其格律诗词集《三秦行吟》收录300余篇。谷溪先后发表诗作300余首,1985年3月,出版诗集《第一万零一次希望》。期间陶正发表诗歌《农村三年》、组诗《描红篇》和古体诗《怀乡行》等。杨子青发表诗作200余首,其代表作为《周总理常在咱心中》。嗣后,一批青年诗歌爱好者初露锋芒,著名青年诗人远村自1989年始,在《延河》《人民文学》《诗刊》《葡萄园》(台湾)、《当代诗坛》(香港)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300余首,其代表作《桥》一诗,获上海《文学报》“1991年命题征文”一等奖;著有诗集《独守边地》《回望之鸟》和《方位》3册。杨英发表诗作20余首,8首获奖,《午归》一诗被选入《中国当代新星诗人佳作集萃》一书,被授予“当代新星诗人”荣誉称号;《高原歌魂》一诗,1991年6月获中国首届“金山杯”现代诗大奖赛二等奖。曹建标诗作《黄昏的情绪》获《诗歌报》首届探索诗大赛好作品奖。张北雄诗歌创作始于1992年,先后共发表十余首。1997年11月,张晓燕创作的《回归之歌》在庆香港回归东方文学艺术创作交流暨第五届当代诗文书画印影创作交流展示会中荣获诗歌银奖,作品于1997年11月26~29日在重庆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陈列展出。

  60年代,杨子青先后发表散文近百篇,谷溪的散文发表于《延安报》《群众文艺》等报刊杂志。浏阳河的散文创 作始于1978年,堪称本县散文创作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有《抗旱记》《难忘的六月九日》《牵牛牛花开》《苹果园》《把酒线年,《文学家》杂志第二期发表其系列散文《我那陕北的家乡哟》,《他走了……》获1984年《陕西工人报》开拓者征文二等奖;著有散文集《闹红》《延州列土志》《地椒》等。期间,海波发表的散文《家乡·一支悠扬的歌》颇有影响。1988年《山花》发表曹建标创作的散文《爱与恨的变奏曲》,于1990年初被前苏联《新星》文学杂志译载。1989年《神箭》第二期发表张晓燕的散文《寻魂》,该文获中央电视台、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中国共青团文体部、吉林省文学艺术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首届《我看中国》国际青少年征文大展赛优秀奖。鲍月兰的散文《阿婆家的橄榄树》《深山拾梦》《春归故乡》较有影响。张北雄于1993年始发表散文十余篇,其处女作《雪》发表于《延安文学》,代表作为《青平川》。青年作家远村著有《无处告别》散文集,白生瑞著有《黄风摇落心头雨》散文集。此外,零星发表散文的作者有路遥、刘风梅、厚夫、张瑞生、倪泓等。

  80年代后期,郝风年从事杂文创作,颇有建树,其杂文《“意思”的意思》《吃的学问》《圆滑与成熟》《值得琢磨的“琢磨”》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而广为流传。董国军于1993年以“秋风”笔名在《杂文报》发表《难得糊涂》《人活一口气》杂文2篇,以本名发表杂文《二律背叛的“!”》。

  本县小说创作兴起于60年代末。1968年,路遥、海波等人在县文化馆创办的《革命文化》油印文艺小刊上发表小说。1972年《山花》创刊,县内一些业余作者在《山花》上发表小说。路遥于1973年在《陕西文艺》创刊号发表处女作《优胜红旗》,从此潜心于小说创作,成为国家一级作家。80年代为本县小说创作鼎盛时期。路遥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和《人生》分别获全国第一、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由他改编的《人生》电影剧本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上映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度《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短篇小说《风雪腊梅》获1981年《鸭绿江》作品奖,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3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路遥文集》5卷。海波于1983年在《延河》第五期发表短篇小说《欺骗》,1985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农民的儿子》发表于《黄河》第四期,同年发表短篇小说《啊!妈妈》等。刘风梅的小说专集《春夜静悄悄》付梓面世。后起之秀厚夫先后发表中短篇小说十余篇,其代表作中篇小说《土地纪事》发表于《当代》1989年第六期。倪泓于1989年发表处女作《牛贩子山道》(《黄河》第三期),其代表作中篇小说《代理村长》于1995年1月发表于《山西文学》第六期。张北雄于1994年在《延安文学》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崖畔上那朵山丹丹》。

  1943年,杨醉乡创作的《崔福才的转变》是本县最早的戏剧作品,1944年他编写了《王老虎》《消灭汉奸》《三姐妹》等戏剧。同年郝延寿编写出《讲两个天下》《捉巫OG真人网站 OG真人神》《选好人》等八九个小剧。嗣后,学校一些老师和社会上一些戏曲爱好者自编自演小型戏剧节目,均未正式发表,更无力作。1971年,闻频创作《延安路上》剧本,次年与路遥合作大型歌剧《第九支队》。1976年,曹柏植编写道情剧《交猪》,白军民、梁风卉合编《红七寸》剧本。80年代为戏剧创作的繁荣阶段,代表人物有马槐楠、曹柏植、张文庭等。1980年,马槐楠在陕西《戏剧新作》上发表《山丹仙子》剧本,获延安地区会演创作二等奖;在陕西《群众文艺》上发表《上横山》剧本,获陕西省群众文艺会演创作二等奖。1982年,曹柏植、曹京平合编的《刘栓回头》发表于《戏剧新作》;马槐楠、曹柏植、周延新合编的《货郎相亲》发表于《延安文学》。翌年,张文廷、任翔合编大型道情剧本《悔恨泪》。1984年,马槐楠在《陕西日报》发表《农家乐》剧本。1985年,张文庭等人创作的《刘栓致富》《刘栓扶贫》,获1987年陕西省首届艺术界创作二等奖,载入《陕西新剧目选编》第一辑。嗣后,大型剧本创作趋于低潮,戏剧小品创作影响较大。1987年,曹柏植于陕西《当代戏剧》发表《酸枣崖》剧本。是年曹京平、曹建标创作喜剧小品《集日》《三月天》《老日月》,次年创作《小河清清》《信天游》《月亮还没有上来》《弯弯山路》《那片云》等喜剧小品。1988年6月出版戏剧小品专集《高原谐谑曲》,其中《月亮还没有上来》等三个小品于1989年7月在国家级刊物《剧本》上发表。是年又合编喜剧小品《尿的悲喜剧》,荣获陕西省第四届喜剧小品电视表演赛最佳编剧奖,后发表于《中国戏剧》。1993年5月,戏剧小品《三月天》获“得利斯”杯全国戏剧小品大赛三等奖。

  本县报告文学兴起于70年代,报告文学创作代表人物有曹谷溪、阳波、厚夫、远村等。阳波于1985年始撰写报告文学,其代表作《几度风雨几度春秋》,1990年6月荣获OG真人网站 OG真人《教师报》“教师风采报告文学征文”优秀作品奖;《陕北汉子》1991年荣获《陕西农民报》“学勇杯”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陈云一家和保姆》1991年荣获辽宁省《老同志之友》优秀稿件二等奖。曹谷溪已发表报告文学百余篇,其代表作《陕北父老》受人称道,著名作家李若冰称之为“雄浑悲壮的赞美诗”。远村报告文学力作有《那片深情的荞麦地》《黄土地上的歌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