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真人 OG真人游戏OG真人 OG真人游戏传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史主要以瓦萨里的《艺术家的生活》(Lives of the Artists)为原型,描述从13 世纪开始至晚期样式主义的艺术发展,强调文艺复兴艺术的三个伟大中心,从佛罗伦萨发源,然后在罗马和威尼斯发展至高峰。这类写作方式,往往是按时间顺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天才艺术家传记,忽略了艺术创作更广泛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在新艺术史的转向中,作为西方艺术史经典的文艺复兴研究也迎来了众多新的视角和成果,如在讨论艺术作品时,学者更加关注艺术的功能、社会意义、生产方式、制造地点、赞助人的利益、观众的反应和艺术家角色的变化等,在空间的维度上,也从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扩展到意大利各地,包括那不勒斯、帕多瓦和巴勒莫。这其中,由坎贝尔和科尔合著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是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他们既反对只关注杰出艺术家生活和创作的传记体艺术史写法,同时也区别于其他许多新艺术史学者,他们并没有因为关注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忽略了艺术的传承,以及艺术家个人形式风格上的创新。
在这一研究背景下,近年来,文艺复兴研究也进入到全球艺术史的广阔视域,这既对文艺复兴自身艺术史正统与中心式的地位带来新的冲击,也构成了当代艺术史学者重新反思这一历史时期的契机。就此而言,在非西方的学术世界中,中国学者的文艺复兴与西方艺术史研究,恰恰提供了重要的回应与参照,在文艺复兴的已有研究基础与新的视角及理论方法的扩展下,也在重视艺术作品本身的思路线索中,中国学者的研究既使得在世界不同地区所产生的艺术作品进入到一种共时的关系,为全球视野下的文艺复兴研究带来一种别样的空间观与时间观,也为文艺复兴赋予了当代的意义。
2024年3月17日的对话活动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主办、佳作书局和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协办,特别邀请《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A New History of Italian Renaissance Art)中文版主要译者及文艺复兴艺术史研究者等作为嘉宾,围绕书中所涉主要议题,以及其所呈现的新的写作方法带给同代和后世的启迪两个内容层面进行主题发言,以期对文艺复兴艺术史的写作及该学科构建与发展的价值所在展开探讨。
中央美院美术史系在邵亦杨教授主导下推进文艺复兴艺术史的研究,这是对201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所讨论的东方和西方两种艺术的不同道路这一主题的继续,对这个不同的最充分的体现就是13世纪到16世纪之间中国的写意绘画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写实绘画。人们在那时选择的两条不同的道路,成为人类绘画史上最重大的文化分道,并最终各自达到登峰造极。
文艺复兴奠定了其后西方艺术数百年的发展基础,成为西方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但是,文艺复兴的艺术传统在现代主义兴起时遭到了全面的挑战和颠覆,那么,文艺复兴艺术对今天而言意味着什么?如何重新审视文艺复兴的传统和价值?
冯梦波从1980年左右第一次读到人美出版的小册子《米开朗基罗》起,就非常入迷。稍后又读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文明》一书,从此对这段历史心向往之。后来通过阅读大量画册和在意大利实地考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些知识对于他的学习与创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年前,他开始使用前沿的机器人雕刻技术创作大理石雕刻,去年夏天借着去卡拉拉创作期间,重游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和美术学院美术馆,有了新的体会。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史的写作中,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时间幽灵飘荡在艺术史文本的上空,早年有从瓦萨里的三段论演变出来的“早期——盛期——晚期”的叙事结构,后来又有以50、30或10年为时间节奏铺排的“历史节奏”,“时间”除了给艺术史家提供一种叙事的便利,还给了他们许多想象的空间。而实际上,艺术史中这些整饬的“时间”列阵是想象的,在这种想象中所确立的“历史”是对另一种时间——艺术史时间——的压抑。
在全球艺术史与跨文化的研究背景下,也在哲学理论与艺术研究的对话中,对于艺术史错时性的研究成为值得关注的焦点,就此,坎贝尔与科尔合著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便既注重艺术社会史的考察,也指向了艺术作品所处空间与时间的连接,而纳格尔与伍德的《错时的文艺复兴》亦诞生于这一研究语境。针对“错时”的问题讨论,在达尼埃尔·阿拉斯看来,历史研究中的“错时”需要得到警惕与适度纠正,而迪迪-于贝尔曼的《面对时间》《遗存的图像》等著作,则显示了理论对于历史的直接进入,以及作品的图像与其所属时代紧张与失序的关系。就具体个案而言,对于威尼斯画派艺术家丁托列托的研究新进展也体现了同一旨趣,在其中,丁托列托的社会赞助关系修正了艺术史传统的宏大叙事,而一种“不合时宜”的时间,也同时存在于丁托列托的历史书写,及其在圣洛可大会堂的《基督受难》等代表作品之中。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2003年悉尼大学博士毕业,曾任墨尔本大学客座教授,2024世界艺术史大会学术筹委会委员,曾多次在世界艺术史大会和美国美术史年会上主持会议或发言。2019年获国际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奖。主要著作有:《后现代之后》(2008,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穿越后现代》(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美术史》(2014,北京大学出版社)《20世纪现当代艺术史》(2018/202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2019,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艺术:一部视觉的历史》(2022,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翻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2024,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主编《中国当代艺术年鉴》《汉画研究》,曾任国际艺术史学会(CIHA)主席。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艺术史、中国当代艺术、世界艺术史学史研究。
清华大学艺术史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清华美术》主编、清华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文艺复兴美术、西方基督教美术、西方现当代美术和中国当代美术批评,代表作《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新编》《艺用解剖》《华盛顿国家画廊》等。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与博士生导师。中国数字艺术的先锋艺术家。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了互动艺术的创作,尤以运用电子游戏创作闻名。艺术实践涵盖绘画、书法、装置、摄影、录像和音乐表演。1993年参加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1997年和2002年连续两届参展卡塞尔文献展,2004年互动装置《阿Q》获林茨电子艺术竞赛互动艺术优异奖。在全球多地美术馆举办过个展,包括第亚艺术中心(纽约,2001)、文艺复兴学会(芝加哥,2002)、台北当代美术馆(2003)、布拉格鲁道夫美术馆(2008)、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9)、现代艺术美术馆(2010)和今日美术馆(2011)等。其作品为许多知名艺术机构、藏家收藏,包括现代艺术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洛杉矶郡立美术馆、M+、白兔基金会、福冈亚洲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
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哲学院教授,主要学术领域为西方美学、当代法国理论、视觉文化和图像研究,代表著作有:《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20世纪美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读画:打开名画的褶层》等。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文化理论、西方艺术史、中外美术比较,曾赴意大利威尼斯美术学院、法国巴黎艺术史研究中心、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德国柏林世界文化宫访学交流。出版专著《身体•空间•时间——德勒兹艺术理论研究》(202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参与翻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2024,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秉持“持续让好艺术影响更多人”的机构理念,致力于促进全球对线年,作为非营利美术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于北京798艺术区中心地带对公众开放,占地总面积逾10000平方米,场馆主体建筑为1950年代的原厂房改造而成。目前,UCCA已拥有北京主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UCCA Edge和北戴河UCCA沙丘美术馆3座场馆。除提供艺术展览、公共项目和研究计划外,UCCA还包括致力于公益事业的4A级基金会、为儿童提供全方位艺术教育的UCCA Kids,以及专注探索艺术跨界合作的UCCA Lab。在连续荣获中国杰出美术馆荣誉的同时,UCCA也为全球艺术机构的发展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一体化运营新模式。
佳作书局(Paragon Book Gallery)1942年创立于上海。在过去的80多年,佳作书局先后流转于上海、纽约和芝加哥,并于2014年再次返回中国。长期致力于促进中西方艺术交流,佳作书局将继续秉承专业化、全球化的经营传统,更加专注于中外艺术类图书的引介、翻译及出版,并持续举办丰富的艺术文化活动,为国内外研究人士及爱好者提供深度服务。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成立于1984年,多年来一直耕耘于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出版了“敦煌”“老房子”“老城市”“百工录”等系列品牌图书;推出了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硏究”“设计理论研究〞等现当代艺术理论丛书;打造了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等苏美童书,也是目前获得“中国最美的书” 大奖最多的出版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