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桂林不仅有甲天下的山水,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前不久公布的第十一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表彰名单中,我市多个文艺作品获奖,获奖数量领跑全区,展现了桂林的文艺实力。
近年来,我市不断挖掘文化底蕴,发挥文化资源深厚的优势,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上迈出坚实步伐,一系列文艺精品相继涌现,让城市更有气质、文化更有品位。
铜鼓奖是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主要用于奖励代表广西文艺创作最高水平、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设10大类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何绍连告诉记者,在这届铜鼓奖的作品选送过程中,我市一共收到近百件申报作品,经过严谨、公正的评选,优中选优,最后选送了10件优秀作品参加铜鼓奖的评选。“我们要选出最能代表桂林文艺创作水平的好作品,过程还是蛮纠结的,因为很多作品都非常优秀,难以取舍。”
最后,由我市选送的作品(个人)在本届铜鼓奖中获得6个奖项,分别是文学类长篇小说《日冕》(作者:霍香结)、文艺理论评论类《民众口头创作与族群文化品性——文化场视域下的壮族民间文学》(著作)(作者:杨树喆)、书法类草书《苏轼〈东坡题跋〉节录》(作者:石云端)、舞蹈类古典舞《象山水月》(编导:张阳、周碧)、曲艺杂技类桂林渔鼓《除五瘴》(作词:邱有源 作曲:唐力 编导:叶春桃 主演:周彬);个人表演奖1名,周彬(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演员)。
与此同时,获得铜鼓奖的散文集《与时间书:刘硕OG真人 OG真人官网良口述回忆录》(口述:刘硕良 整理:张俊显、李逊、唐迎欣)部分创作者也来自桂林。
“这届铜鼓奖桂林成绩喜人,获奖作品数量在全区领跑,这是过去两年我们文艺精品创作成果最好的检阅。”何绍连说,此次获奖之作涵盖文学、书法、音乐、舞蹈、曲艺、文艺评论等,多个艺术领域多点开花,正是来自于桂林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广阔的文化视野。
这几年,我市在文艺精品创作上可谓喜讯连连。摄影家滕彬凭借《风景新观》《劳作识观》《妙境空观》三部曲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这是广西首次斩获此项殊荣。舞蹈作品《象山水月》从全国185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中国古典舞最高奖荷花奖的终评,是全区唯一入围终评的作品。桂剧《燕歌行》获得广西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大型歌舞剧《龙脊有个金牛寨》成功首演。此外,一大批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入选全国展览。
这些文艺精品展示了全市文艺工作者取得的丰硕成果,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为桂林的文化事业增添了光彩。
桂林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创作来源于生活,从众多优秀作品可以看出,它们都与桂林这方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这首宋代蓟北处士的《和水月洞韵》咏叹的是象鼻山水月洞奇观,此诗刻于水月洞石壁。“《象山水月》这支舞蹈的创作灵感源于这首诗,舞者们在舞台上以优美的舞姿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美。”《象山水月》的编导之一周碧告诉记者,这支舞蹈从前期创作、排练,到最后站在荷花奖终评的舞台上,经历了近3年时间。“因为我们的舞者要通过古典舞的肢体语言,在写意与写实之中呈现桂林山水的神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将象鼻山、漓水、月影等形象巧妙地融入舞蹈动作之中,我们在排练中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光舞蹈动作就改了七八个版本。”
作为本地文艺演出公司,桂林市文艺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这几年不仅带来了唯美的《象山水月》,创作的大型歌舞剧《龙脊有个金牛寨》作为2023桂林艺术节唯一一部本地剧目登上大剧院,受到观众的喜欢,而这部歌舞剧也取材于发生在龙脊的乡村振兴故事。
“优美的山水、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都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我们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创作更多来源于桂林的好作品。”桂林市文艺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雷洪说,他们也在探索如何让舞台艺术与科技、潮流相结合,比如设计OG真人 OG真人官网沉浸式演出,或者用视频吸引更多受众,多角度、多维度地呈现本土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吸引观众走进剧院。
何绍连说,近年来,桂林文艺界立足桂林实践,锻造精品,勇攀高峰,推出了一批扎根本土、深植时代的文艺精品,展现出桂林文艺的新气象。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桂林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
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来之不易,都凝聚了文艺工作者的汗水,例如,穿着华美舞裙站在舞台上演绎《象山水月》的姑娘们,在日复一日的排练中,膝盖和脚满是淤青。
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才华和辛勤付出为桂林的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接下来,市文联将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加大创作力度,紧紧围绕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主题主线,聚焦红军长征湘江战役90周年、西南剧展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开展主题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组织引导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努力推出一批彰显时代特征、具有桂林特色的文艺精品。
桂林文艺界持续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壮大文艺创作生力军。“如今,青年文艺工作者已经成为创作、演出的中坚力量,我们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发挥的空间,创作出更好的作品。”雷洪说。
“努力发掘文艺新人、培养新时代文艺人才,进一步壮大我市文艺人才队伍,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好作品不断涌现,持续讲好桂林故事,展现时代风貌。”何绍连表示,桂林文学院先后实行签约作家制、开办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经过多年扶持培育,一大批青年作家成长为中坚力量。《南方文学》立足本土,组织刊发桂林作家作品,扶持培养本土文学人才。文研室通过系列展览和写生活动,不少青年画家已经成为桂林美术界的生力军。与此同时,市文联所属12个文艺家协会通过“名师带徒”“以老带新”“摄影培优工作坊”“展览展演”等形式,积极培育文艺新人。不断延伸工作手臂,积极为新文艺群体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展示机会,一大批“文艺两新”人才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