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和之随就是随意、随便之意;和就是和哈、和顺之意。随和,即看大家是怎么做的,看潮流是如何走向的,自己便一路紧随狂奔而去,成了人们常说的“墙头草,随风倒”,最终找不到自己,难以自成一家。相对于文艺创作,如何在大潮流中妥善地保留自己的“原则”,保全自己的本真,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简单说,搞文艺创作,须有自己坚守着的、别人所没有的东西方好。
作为新时代的文艺作者,针对某现象我们应该转换思路、拓展视野发出不同以往的响亮声音,力图让人们看到更为全面、深刻的东西,从而引领和提升大众的思想、精神和审美需求。
文艺既需要赞扬也需要批评,弘扬与鞭笞都是作家文艺家的社会责任。当人人都赞美时,我们不妨把生活中的丑恶、落后与缺陷揭示出来,用讽刺和嘲笑予以否定,劝谕人们认识和匡正错误、缺点或不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导向,促使他们上进,向善向美。而这对于激发广大民众参与其中的热情也会起到介入与推动作用。说到底,文艺作者善于发现问题是工作扎实、作风深入的一种表现;敢于及时反映问题,是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表现。只有敢于正视问题,做一个诚实的记录员、报信人,以此提示人们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问题,才能把我们的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其实,窥一斑而知全豹。许久以来,我们的文艺作者面对事物已然形成了一种习惯成自然的定势,每一创作总是表现优不表现劣,一团和气,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仿佛一切事物永远都不存在什么问题。殊不知,一味地粉饰太平,迎合潮流,回避矛盾,掩盖问题,到头来既损害了大众文艺创作生态,使其失去本来面目,又影响了整个文艺创作风气,甚而妨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持续健康繁荣。文艺最忌随声附和,亦步亦趋,缺少了胆识,缺少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及完整清晰的价值判断力,文艺也就退化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所以,指出问题、直面真相的文艺作品不见得就是负面的、消极的,只要其出发点是为了改正问题而来的,只要是对症下药、综合施治,拥有健康向上的文化审美趣味的文艺作品我们就应该鼓励、提倡。
无独有偶。内蒙古诗歌公众号发布的杨玉海的诗歌《杨花吐蕊,春深不知愁》,它放眼国际国内多苦难的大环境下,以物喻人,以讽刺的语调奉劝没有忧患和危机感的人们,要认清当前形势,面对生活和命运中的真实难题,承担起接受时代挑战之重,以爱自己就是爱祖国就是爱世界的雄浑博大气魄和力量,建构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应该说,杨玉海以他的诗歌为文艺为谁创作、为什么创作这两个命题做了较好的阐释和脚注、点拨和引导。这样的作品,才会真正活跃与繁荣我们的文艺事业,才会更加夯实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石和底气。
季百春认为,揭示社会生活本质,不仅依附于审美的表现,有时也依附于审丑的表现,甚至有时审丑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要超过审美。这种丑的程度愈深入,它蕴藏的内涵就愈深广,生活的视察和心理冲击力就越强大。就此意义上讲,批评更具建设性,更具亲和力、吸引力,更能引发读者情感上的共情与共鸣,更能激励人、启迪人,因而也必将进一步催生文艺现象的丰富与发展。
文艺的不随和,除了敢于对现实问题说“不”,还要对欲写事物表现出应有的视野广度和思考深度。特别是当国家面临危难之时,我们不能赋事物以表面赞美,泛泛而谈,而是要把我们的心、我们的作品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为国家的安定与发展、民族的兴旺与发达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譬如,追溯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正值日本帝国主义践踏我国东北三省后又在华北大地上肆意横行时,对此,一方面国内抗日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另一方面国内反动腐朽势力却沉醉于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中。在此形势下,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投身抗日大潮,田汉和聂耳几经曲折创作出了《义勇军进行曲》,此歌1935年公开发行,之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们说《义勇军进行曲》之所以成为经典作品,就是因为它通过对生活的反映来干预、参与,乃至重新建构起我们的社会生活,就是因为以这种家国情怀来塑造中华民族精神,激励我们勇毅前行,报效祖国。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需要体现爱国主义精神或时代精神的作品,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鉴于此,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作者改变以往一些惯,包括文艺的姿势和口气,争取以更多维、多彩的面貌赢得读者的青睐。
反观《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它并没有以当时反动势力浑浑噩噩的状态来说事,而是从当时大背景、大局势出发,以警醒、概括性的语言和高昂激越的旋律,升腾出强大的气场和无穷的力量,促使后进者知耻而后勇,前进者继续奋进。而这,正是文艺发挥的功用。文艺是多元的,但不论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之作,还是胸怀家国、心系人民之作,只有真正深入人民的情感内部,才能紧跟人民的爱憎乐忧,弘扬人民的真善美、针砭人民的假丑恶,用美善战胜丑恶、以光明驱散黑暗,给人以鼓舞的力量与美好的希冀。
鲁迅说:“文人不应该随和,而且文人也不会随和,会随和的,只有和事老。但这不随和,却又并非回避,只是唱着所是,颂着爱,而不管所非和所憎;他得像热烈地主张着所是一样,热烈地攻击着所非,像热烈地拥抱着所爱一样,更热烈地拥抱着所憎。”想一想这话,我们的文艺也该不随和了,也该树立浩然正气,把正确的态度观点,积极的价值取向传递给大众,用文艺之光不断为社会发展增添正能量,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呼唤文艺的不随和,不仅于当下有现实意义,而且于长远有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常耀宗,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协会员、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当代文学协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乌兰察布市评论家协会会员、察右前旗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己出版散文、随笔集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