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 通讯员 怡 图/各申报者及申报单位 提供)2023年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及奖励项目92个,其中文本创作资助项目12个。这些项目体现出广大文艺工作者对新时代进行抒写,对社会发展、人民的精神气象作出自己的记录和回应,创作的文学精品感染人、打动人,彰显厦门特色。本版展示6个项目,以飨读者。
厦门市作协副主席赖妙宽的长篇小说《沦陷》,于2023年11月下旬正式出版。该作品作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2025年)”主题作品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沦陷》讲述的是1938年5月厦门沦陷后,一款在明末清初从宫廷流落到厦门民间的名贵御药——灵宝丹,成了日本侵略者抢夺的目标。为保护中华传统名药,国共两党联合厦门社会各界力量,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斗争。创作一部厦门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是赖妙宽积累、思考已久的。为了写出厦门不同于其他地方抗战的特点,她收集许多厦门的文史资料,经过酝酿,最终确定以灵宝丹的争夺作为故事主线。据透露,在作品创作中,已有相关单位表示有意改编影视作品,赖妙宽遂在故事情节上更加注重画面感和情节悬念。
《沦陷》聚焦沦陷时期厦门的抗日斗争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中医药的保护展开叙事。小说情节曲折,人物丰满,主题鲜明,展现了厦门的历史文化背景,体现了海外华侨和台湾同胞在抗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独具厦门特色的抗日题材作品。
历经三年,行走九溪;推敲数稿,集成一册——2023年5月,厦门作家黄坚定创作的人文地理类散文集《觅水厦门》出版。
在创作时,黄坚定尝试将专业性较强、相对枯燥难懂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用浅白易懂、符合普通读者审美习惯的文学化语言来表现,注重画面感和带入感,引导读者沉浸其中,并萌发走出文本、深入现场的冲动。
《觅水厦门》一书挖掘了很多典故,如放弃浩荡皇恩的唐代贫民苏公陈婆,无私建造了厦门史上第一个水利工程“陈婆陂”,从而成为至高无上的“田祖”被供奉至今;明代金门进士蔡献臣,放弃府城繁华,来到后溪居住,他创新工作方法,建造了矗立至今的“丰碑”海丰埭等……这些故事,带给现代人很多思考和启发。
《觅水厦门》图文并茂,不仅有优美的厦门风景图,还附有手绘水系草图等,生动呈现厦门水系的渊源与发展。作者通过挖掘和梳理古今水系文明,探寻厦门这片土地上的人文之源,不仅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宣扬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海峡两岸题材电影剧本《引路人》以台湾高雄市里长刘德文的真人事迹为原型,讲述中国台湾一位普通里长辞掉高薪工作、缩衣节食自费往返海峡两岸,从2003年起至今接引护送250余位从大陆赴台的抗战老兵遗骨回归大陆故乡的感人故事。
电影剧本启发自真人真事,为了兼具真实性与艺术性,主创团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采访原型人物刘德文以及其身边亲属、刘德文所协助的大陆抗战老兵家属代表、台湾历史学者、大陆研究学者等,收集整理几十年间海峡两岸关于“老兵叶落归根”的相关历史资料等。此外,主创团队前后对剧本进行十余次修改,悉心创作与打磨。
电影项目《引路人》由台湾导演黄朝亮担任导演、编剧。该项目2023年3月启动,目前已完成各项拍摄筹备工作,即将开机。
作为一部海峡两岸题材电影剧本,《引路人》与以往海峡两岸题材作品不同,在重现历史的同时,选择以小人物的现实生活为切入点。将刘德文的善行影视化,一方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另一方面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源远流长的家国情怀、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及两岸同胞之间的深厚情谊。
艺术科普平台“意外艺术”创始人吴敏婕是厦门人,并以“意公子”身份出镜。一开始,她的内容主要以艺术分享为主,讲至唐宋文化时,苏东坡进入她的视野,于是逐渐就有了创作图书《幸会苏东坡》的想法。
为了尽可能地了解苏东坡,意公子把市面上关于苏东坡的书能买的都买了,同时联动苏东坡研究会和研究苏东坡的学者专家。此外,她还拓宽文化传播渠道,从棚内走到棚外,通过10期专题系列视频去追随苏东坡的脚步。
《幸会苏东坡》既不是一本传记,也不是一本研究苏东坡的学术论著,而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和追寻,穿越千年和苏东坡的“对话”。作者希望通过这样的艺术呈现形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去感受内容。
《幸会苏东坡》通过专题的方式去深度解读“真实的苏东坡”,传递正能量,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一代文豪苏东坡,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读者的文化自信。
厦门作家刘岸历时十三载,呕心沥血完成的长篇小说《子归城》,有160余万字,由《古城驿》《根居地》《天狼星下》《石刻千秋》四部构成,获得福建省第十届百花文艺奖一等奖。广播剧剧本《子归城》改编自其中第一部《古城驿》,主创人员将40余万字的小说改编成30集广播剧剧本,总字数达13万字,并已制作为广播剧成品,在全国多家电台连续播送,累计收听人数约2800万。
广播剧《子归城》在原作小说基础上进行了新的艺术探索。导演组从剧本调整修饰改编,角色声音形象和个性语气设计,到排练角色人物关系处理,后期制作监督审听及修改润色等各方面进行总体设计。该剧采用纪实手法的音效渲染,后期音效设计也秉持这一原则,将创作重心还原到生活细节的描述和真实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呈现出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区的风土人情。
广播剧《子归城》较为饱满地还原故事的面目,再现纷繁众多的人物群像,由静态向活态转变,较好地实现了思想性、文学性与艺术性的整合与统一。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不仅是在地域层面上讲好中国故事、彰显福建文化的艺术价值与特色,更在于通过声音的具体呈现,让更多观众了解小说内部所饱含的家国情怀与丝路精神。
高甲戏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剧种,过去,高甲戏舞台上出现过一些优秀的现代戏作品,但其艺术成就更多的是在传统剧目上。如何对高甲戏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厦门剧作家、三度“曹禺剧本奖”获得者曾学文一直思考的问题。在《阿搭嫂》《大稻埕》中,曾学文已经做了一些尝试,但真正用高甲戏表现现实题材,还是凤毛麟角,于是就有了剧本《外卖小哥》。
《外卖小哥》将视角放置在“外卖小哥”身上,让小人物的精神世界点燃作品的灵魂。为了深入生活,曾学文与从事外卖工作的人员结为朋友,认真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聊天中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了解他们在送外卖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切身体会这个行业不为人知的甜酸苦辣。目前已完OG真人厅 OG真人成四次剧本修改工作。
这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OG真人厅 OG真人值观,传播正能量、展现可信可爱可敬小人物的作品,在充满“烟火气”的亲情、友情、爱情中抒写家国情怀。以人之常情贯通每个观众的心灵,以细微生活彰显人心的温情是这部剧作重要的意义。《外卖小哥》的创排,也推动厦门高甲戏现实题材的演绎。
2024年度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中,申报时间截至2月6日。
文本资助涵盖戏剧剧本,电影(包括动画电影)剧本、电视剧(包括电视动画片、电视纪录片)剧本、广播剧剧本和网络剧剧本;图书(文学类图书包括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类图书和少儿读物;其中少儿读物中不包括漫画图画绘本、低幼读物)及网络文学等文艺项目的文本。
资助对象:一、具有厦门市籍户口或取得厦门市居住证的公民,须征信良好无犯罪记录。二、在厦工作的台港澳同胞,须征信良好无犯罪记录。三、在厦门市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文化类企事业单位,须征信良好无犯罪记录。四、定向为厦门市创作的外地公民或外籍人士,须征信良好无犯罪记录。五、申报主体必须拥有申报项目的著作权、版权及各类奖项的申报权。六、由多家单位参与合作的项目,须经各参与合作单位在《项目资助申报表》上盖章同意,再由主办单位或主要出资单位申报,申报者须对项目负主要责任。厦门市的创作生产单位须在创作上居于主控主导地位,并拥有作品的著作权、版权、评奖申报权(须提交与合作方的约定文本)。
申报资助项目的评审工作,按照《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实行。拟资助项目公示无异议后,签订资助协议。
对每个确定予以资助的作品分两次拨付经费。通过立项评选时先给予50%的资助资金,通过结项考核收后,戏剧、影视剧本签订排演协议,图书签订出版合同,网络文学在主要网络文学网站发表后,再给予50%的资助资金。
相关文件及申报通知请到厦门网、“音乐厦门”微信公众号、“厦门文旅”微信公众号、“厦门文联”微信公众号上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