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OG真人 网页版 OG真人平台首创珠江文化学术体系!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黄伟宗逝世|OG真人
OG真人 网页版 OG真人平台首创珠江文化学术体系!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黄伟宗逝世
发布时间:2024-01-22 17:02:14

  OG真人 OG真人视讯OG真人 OG真人视讯走遍珠江,写尽珠江,因此酝酿提出“珠江文化”这一概念,并把珠江文化研究得非常细致,同时开创先河,推动创办了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作为这个研究会的首任会长,他率先开拓并构建起珠江文化学术体系,为地域文化研究、地方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并为“

  都说岭南之地,通江达海,如果要了解岭南,就要从珠江开始着手!本来说好2024年新启一定要拜访下这位文化学者,但遗憾的是,1月21日,记者获悉,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珠江文化学术体系的构建者黄伟宗于当日凌晨逝世。

  黄伟宗,1935年11月出生。195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历任羊城晚报《花地》副刊编辑、广东省作家协会评论委员会委员兼《作品》杂志编辑、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曾获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第四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等。

  学界将黄先生的学术生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8 年至1992 年,前期阶段,他是羊城晚报文艺副刊《花地》以及《广东文艺》《作品》等文艺期刊的编辑,兼做文艺评论工作。1979 年后,他回到母校中山大学,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

  他既见证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家巷》《香飘四季》等广东文学名作的一纸风行,大众对精神食粮的炽热渴求;也亲历过改革开放后,广东文坛冲破僵化观念枷锁,吐故纳新、百舸竞渡的高峰期:这一阶段,改革开放初始,无论人还是城都同步迈入一个豪情满怀、万家争鸣的年代,“创作方法多样化”“岭南文化”“朝阳文化”“第三种批评”“特区文学”“新都市文学”“打工文学”“女性文学”风起云涌……

  得工作之便,黄伟宗得到了欧阳山、陈残云、杜埃、萧殷、秦牧、黄秋耘等前辈大家的亲炙,同时接触到陈国凯等当时青年一代作家。其中,文学大师欧阳山对他影响最大,激励他燃起文学创作的士气。

  20 世纪80 年代,在欧阳山直接指导下,他先后出版了《欧阳山创作论》和《欧阳山评传》两部专著,前者获得广东省鲁迅文艺奖。

  通过对欧阳山、陈残云等前辈作品的研究,黄伟宗意识到,社会意义和文化文学造诣的并重,是《三家巷》《香飘四季》等经典之作的共同指向皈依。由文学研究深垂启航开悟文化的经世致用价值,他认为文学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不应仅限于表达上,既为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与文化应该可以有更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二者的互相影响,可以产生新的话语体系。

  随着文学研究的日渐深入,黄伟宗逐渐确立了“从文化观照文学,从文学透视文化”的文化批评理念,以跨学科的“打通”精神作为自己的治学目标——这意味着从象牙塔和书斋中突围,从文学研究进入到更加宏阔、当代性更为强烈的文化批评领域,与火热的现实产生密切共鸣,由此为第二阶段的文化研究之旅深埋伏笔。

  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60余年,黄伟宗笔耕不辍,迄今发表《黄伟宗文存》《黄伟宗珠江文化散文报告集成》等个人专著25 部,总主编《中国珠江文化史》《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书系》《珠江文化丛书》等多种书系,共计 20 个系列、156 部之多……令他本人最乐道的成就始自于他第二阶段的研究。

  1992 年,黄伟宗被聘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由此开始了三十余年的文化批评与珠江文化研究。坚守三十年,持之以恒,从无人问津到少有人认可,再到绿洲成林,他走得不说寂寞,也并不热闹。

  自1926年郭沫若在《我来广东的志望》一文中首次提出“珠江文化”概念,并高度评价它对革新中国文化的巨大作用以后,极少有人提及珠江文化,也鲜少有人对其作深入详细的研究。其实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后期,黄伟宗就开始酝酿“珠江文化”这一概念。当时“文化热”的思潮正席卷全国,他坚信,大江大河往往被誉为“人类的母亲河”,大河文明向来是人们研究历史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课题。而遗憾的是同为中国大江大河的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研究成果不绝如缕。珠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的河流、南方最大的水系,是内陆文化和海洋文明的连接点,具有海纳百川、通权达变、开拓先行的显著特征。珠江文化的作用力不容小觑,但比起长江和黄河的研究稍显羸弱。

  黄伟宗的坚守为珠江扳回了一城。“从根本上来说,讲‘珠江文化’,就是对外要跟世界对接,体现出海洋文明的风范,对内发挥好珠江的辐射作用,将泛珠江流域整合在一起。”黄伟宗总结道。在他看来,以“水”为名的区域文化研究方向,相对于“岭南文化”以“山”为界的传统格局而言,亦是一种重要创新和补充。

  2000 年,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黄伟宗担任首任会长。十年时间,出版了煌煌300万字的《中国珠江文化史》,填补了中国珠江流域文化史空白。黄伟宗和友人相聚时常说,他做的这件事,深垂这个研究领域,就是要为“珠江文化”正名,“要充分认识其内涵、价值,扬其长处而正视其短, 能为今日广东文化建设提供根源性的启迪和坚实支撑。例如,光大珠江文化开放、兼容的气质,有助于磨平保守的地方观念,为外来移民文化和谐共生提供借鉴。”

  在此期间,国内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热潮方兴未艾,“南海Ⅰ号”水下考古发现轰动全国,广东在阳江筹建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邻近省份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等文化遗产品牌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为此,他担任了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组长。年近七旬时,他还多次率队考察南海沿海诸港,考察东江、北江、西江等珠江分支流域文化遗存。考察队不畏山高路远,数度北上南下,探访潇贺古道、梅关古道、珠玑巷、徐闻三墩古港旧址等地,考察队足迹西至广西合浦,东赴福建泉州,遍布荒僻山乡和海岛,取得了许多重大学术成果。

  2010 年,集结该研究会他在《浮生文旅》后记中这样描述当时心境:“山重水复路何方?走得一程是一程。”

  得知先生离世,资深媒体人郭珊随即写下《黄伟宗:珠江文化学术体系的构建者》悼念先生,她说,无论是对珠江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的长期深耕,还是为地方文化建设出谋划策,黄伟宗的治学历程,映射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本土文化从自觉意识苏醒走向坚定文化自信的跋涉演进历程。这些成果不仅是广东地域文化研究不断活跃、深入的明证,其壮大过程也堪称浩瀚珠江“广纳众流成就自身”的生动写照。

  “珠江烟水碧濛濛”!近年来,广东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各方各界也都在寻找做好这件工作的方法论,如何扬岭南文化之帆,强珠江文化之舵,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因珠江文化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极大地限制了岭南文化的生命力,广东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因此受阻。

  所以在这近十年时间中,黄伟宗依然致力于推动珠江以及珠江文化走出去,被更好地看见,他以总主编身份推动《珠江——南海文化书系》《珠江文化系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书系》等规模浩大的学术出版工程,提出了“珠江文明八代灯塔”等概念。他指出,从古至今,无论是北学南拓,还是西学东渐,珠江流域屡屡成为风云汇聚之地,自成格局,更是奠定了广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革命与文化策源地的独特地位。

  去年,黄老师还在为珠江文化之事奔走,直到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依然坚信,以“江海一体”为标志、以“领潮争先”为精髓的珠江文化研究,已经进入“开花结果”阶段,只要定位精准、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在文化强省实践中“大干一场”。

  但学术的力量终究有限,让一条江的文化被看见,学术界凝心聚力破圈撑开了开弓之箭,有本土情怀更有大家风范的文化学者呕心沥血,从江河到书斋,俯身做研究,探索发现文明发展的足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传统文化复兴,根在一方水土之上,浆在我们自己手上,在每一位生活在珠江流域上的人的手上,在山水人间,也在珠江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