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本土原创文艺精品层出不穷,舞台剧、影视剧、文学、音乐、美术、民间文艺多面开花。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2024年宁波将“实施文艺创作攀峰计划,打造一批原创文艺精品力作”。“攀峰”如何解读,本土文艺创作该如何“破圈”?话题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文艺创作攀峰计划的提出,对整个宁波文艺界、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无疑是吹响了冲锋号、集结号,更是一次动员令。”市政协委员,宁波市文联主席、OG真人厅 OG真人党组书记杨劲说,这个命题要求全市文艺工作者要在原来的工作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在高原上,不断地攀峰、登峰。”
未来一段时间,宁波在文艺精品创作上有哪些路径?会有哪些剧目、演出与观众见面,又如何让其“出圈”?
杨劲表示,一个城市文艺精品的整体水平,代表了城市文艺创作的水平。对宁波的文艺工作者来说,在文艺创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大创作的力度和投入;另一方面,要积极宣传,走出一条观众喜闻乐见、都能够接受的传播路径。
“在我看来,真正能出圈的文艺作品要兼容中国传统文化、城市地域特色,要注重从小处着手,感知烟火味道和城市温度。”杨劲说,除了这些元素外,作品创作还要具备当代审美价值,引发观众同频共振。
杨劲透露,今年宁波将着手打造一部具有强烈宁波辨识度的舞台剧《梁祝》,融入中国民间文学、西方交响乐和中国传统戏曲元素,有望将“梁祝”这个传统IP,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本土文艺创作中,地方特色文化IP与文艺作品结合的例子并不罕见。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歌颂大桥建设者的音乐剧《告诉海》,歌剧《红帮裁缝》,舞剧《东方大港》等,都是这样一种尝试。
“新时代的文化精品创作,首先要敢于打破常规,寻求新颖、有趣、有深度的题材和主题,要注重内容的品质和价值。”市人大代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沙日娜表示,“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和亮点,敢于尝试具有创新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艺术、沉浸式场域空间表现等独特的艺术效果,创作具有宁波辨识度的精品力作。”
与此同时,艺术传播的手段与内容同样重要。“可以利用新媒体和跨界合作等的方式加强对外传播和推广,用好流量的同时,争取留量。”沙日娜注意到,近几年文化市场的需求日益多元,“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之初,就需要深入了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喜好,除了传统的文学、艺术等形式,还可通过更加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更好地吸引不同年龄的兴趣爱好者,增强观众体验感,提高观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更好体现文化精品创作的成果和文化品牌输出效应。”
市人大代表、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施珍是“非遗”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人。她认为,宁波的文艺工作者、民间艺术人才要有扎根宁波的地域自信、文化自信。
越窑青瓷在慈溪上林湖烧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其艺术审美到今天依然不落伍,并且正在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足以证明艺术本身的生命力与价值”。
作为“非遗”传承人,如何擦亮地域文化的金名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走出自己的传承创新之路?施珍认为,需要“让传统制作转变为艺术创新,从个体作坊转变为产业化发展,让手艺人转变为艺术家。”相比技艺的传承,这更是一种观念的更新和转变,需要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施珍建议:“政府的引导资助不妨从普惠制方向转到重点项目、课题与重点艺术家,从而更好地集合资源,打造精品,促成越窑青瓷在全国平台乃至在世界舞台上的崭新亮相,这也是新时代的新需求与新希望。”记者 顾嘉懿 施代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近年来,宁波本土原创文艺精品层出不穷,舞台剧、影视剧、文学、音乐、美术、民间文艺多面开花。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2024年宁波将“实施文艺创作攀峰计划,打造一批原创文艺精品力作”。“攀峰”如何解读,本土文艺创作该如何“破圈”?话题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文艺创作攀峰计划的提出,对整个宁波文艺界、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无疑是吹响了冲锋号、集结号,更是一次动员令。”市政协委员,宁波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杨劲说,这个命题要求全市文艺工作者要在原来的工作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在高原上,不断地攀峰、登峰。”
未来一段时间,宁波在文艺精品创作上有哪些路径?会有哪些剧目、演出与观众见面,又如何让其“出圈”?
杨劲表示,OG真人厅 OG真人一个城市文艺精品的整体水平,代表了城市文艺创作的水平。对宁波的文艺工作者来说,在文艺创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大创作的力度和投入;另一方面,要积极宣传,走出一条观众喜闻乐见、都能够接受的传播路径。
“在我看来,真正能出圈的文艺作品要兼容中国传统文化、城市地域特色,要注重从小处着手,感知烟火味道和城市温度。”杨劲说,除了这些元素外,作品创作还要具备当代审美价值,引发观众同频共振。
杨劲透露,今年宁波将着手打造一部具有强烈宁波辨识度的舞台剧《梁祝》,融入中国民间文学、西方交响乐和中国传统戏曲元素,有望将“梁祝”这个传统IP,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本土文艺创作中,地方特色文化IP与文艺作品结合的例子并不罕见。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歌颂大桥建设者的音乐剧《告诉海》,歌剧《红帮裁缝》,舞剧《东方大港》等,都是这样一种尝试。
“新时代的文化精品创作,首先要敢于打破常规,寻求新颖、有趣、有深度的题材和主题,要注重内容的品质和价值。”市人大代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沙日娜表示,“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和亮点,敢于尝试具有创新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艺术、沉浸式场域空间表现等独特的艺术效果,创作具有宁波辨识度的精品力作。”
与此同时,艺术传播的手段与内容同样重要。“可以利用新媒体和跨界合作等的方式加强对外传播和推广,用好流量的同时,争取留量。”沙日娜注意到,近几年文化市场的需求日益多元,“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之初,就需要深入了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喜好,除了传统的文学、艺术等形式,还可通过更加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更好地吸引不同年龄的兴趣爱好者,增强观众体验感,提高观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更好体现文化精品创作的成果和文化品牌输出效应。”
市人大代表、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施珍是“非遗”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人。她认为,宁波的文艺工作者、民间艺术人才要有扎根宁波的地域自信、文化自信。
越窑青瓷在慈溪上林湖烧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其艺术审美到今天依然不落伍,并且正在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足以证明艺术本身的生命力与价值”。
作为“非遗”传承人,如何擦亮地域文化的金名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走出自己的传承创新之路?施珍认为,需要“让传统制作转变为艺术创新,从个体作坊转变为产业化发展,让手艺人转变为艺术家。”相比技艺的传承,这更是一种观念的更新和转变,需要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施珍建议:“政府的引导资助不妨从普惠制方向转到重点项目、课题与重点艺术家,从而更好地集合资源,打造精品,促成越窑青瓷在全国平台乃至在世界舞台上的崭新亮相,这也是新时代的新需求与新希望。”记者 顾嘉懿 施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