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的那段名言对我的影响也很深。我10岁就离开西安到汉中农村,16岁初中毕业后当了18年农民,生活很艰苦。文学总是能让人在苦难中憧憬一些美好的东西。所以,我从1970年开始写小说。我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的影响。我母亲在解放前上过大学,受过高等教育,而我父亲喜欢历史。我从小对历史的兴趣也不在文学之下。我后来写文史,涉及历史、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与我父亲从小对我的熏陶密切相关。
真善美的东西不光是从历史、从古典上去获得的,还应该从我们身边,从大众生活中去汲取。
我排斥一味迎合市场的写作行为。这种写作可能会让作家的经济效益来得比较快,但这已经不是文人的行为,而是一种商业行为了,我认为不可取。这样创作出来的东西都不足以流传下来。
关于交流,我觉得交流太多也会浪费时间,有些时候彼此遥远地看一眼就可以了。以前那些文学家、艺术家,都不曾谋面,但读他们的作品就能心领神会。
当然也不排除交流,我自己也深有体会。我于1984年春天进入鲁迅文学院学习了两年半,接下来又到北大首届文学班学习了两年,我们那一班出了很多人才。在四年半的时间里,我们互相交流、互相启迪。那段经历对我的提升非常大,是我人生道路上不可再得的机遇。我的两部长篇都是在这段时间内创作出来的。
陈忠实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白鹿原度过的,写作《白鹿原》时又在那里一待六年。其间,我去看望过他。那个地方非常炎热,他就在后院挖了一个地窖,夏天炎热的时候就睡在地窖里。当时,他爱人要照顾孙子,他就每天吃面条、馒头、咸菜,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达六年。那种苦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下来的。后来,《白鹿原》非常轰动,印了350万册。然而,就在《白鹿原》正走红的时候,2002年,陈忠实又回到白鹿原,一待又是五六年,在此期间,《原下的日子》《关中风月》《乡土关中》等十几本散文集又相继出炉。
1982年底,我离开农村,后来到北京鲁迅文学院和北大首届作家班学习了四年多,在此期间,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山祭》《水葬》。
截至目前,我已经进行40多年的创作,出了50本著作,前20年写文学,1992年以后开始写文史。不管是创作长篇小说,还是历时10年全程查访了七条蜀道,抑或经历二十次西行写出了《从长安到罗马》《从长安到》,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都是漫长的过程。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坚持坚守。
文学艺术是代代传承的。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陕西涌现出一批知名作家,1980年前后陕西作家群体基本上形成了,陕西也因此被称为文学重镇。
最近我写了一本书——《陕西作家横断面》,根据我的亲历亲见亲闻来写陕西的知名作家,一共写了18位。我与这些作家相识相知了四十多年。其中,陈忠实那部分最长。我刚把陈忠实那部分写完,他就去世了,后来又把他的葬礼的部分也补充进去。整本书有20万字。
1978年,柳青病危,路遥在柳青的病床前录下了他的一段名言:文学是愚人的事业,是老实人的事业,要老老实实做一辈子,要60年一个单元。在那年春天,我们一群陕西作家第一次听到这段录音,受到很大触动。京夫说:“我们都三十多岁了,柳青说要60年一个单元,时间不够咋办?”当时所有人都笑了。
在春夏之交的时节,陈忠实、杨绛两位中国文坛大师级作家相继离世,在文艺界,甚至在全社会引起了轰动。在我们怀念文坛大师,去追寻他们的创作轨迹的时候,发现他们很“慢”,比如,陈忠实为了写《白鹿原》在当地一待就是六年。再看看现在有些文艺创作者,速度很OG真人 网页版 OG真人平台快,一本书、一幅画、一部电视剧创作完成的时间惊人地快。
不光是文学创作,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抱着老老实实的态度。做任何一件事,要想取得一星半点的成就,潜心钻研是唯一的途径。
现在有些人不老老实实创作,去跟风热门题材、急功近利、忽悠读者,这跟什么都有关,就是跟文学无关。我们谈文学不谈这些事儿,不必去介意这些作品。
中国几千年来才出了四大名著,经过岁月的淘汰,才沉淀下如《白鹿原》《平凡的世界》这些精品,不必去与那些急功近利的人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一日的长短,文学最终是要靠岁月和读者来筛选的。
现代作家有责任反映现实,文学创作不能为文而文,还是要为人而文。如果作品不能映现实,而是曲高和寡,自我欣赏,或者就在文人小圈子里自我享受、吹捧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更注重反映普通人的生活,我的理想是在有生之年写一部反映普通人真情真意,用爱来打动人心的作品。这其中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在编辑出版一本自然人文类的杂志——《青海湖》,杂志关注的就是人与自然、人为什么要去保护自然的诸多问题。我们试图解读这些,让更多的人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我写青海湖的四季、野生动植物、人类的生存状态、人们为保护生态做出的贡献等等。
在当今全社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文艺创作方式值得探究。文学家艺术家究竟是为什么而创作?究竟应该创作什么?究竟应该怎样创作?当代文艺创作者能从前辈的创作方式中汲取到怎样的养分?有哪些创新创作方式让人眼前一亮?本刊记者采访了几位知名作家、艺术家及文艺工作者,听听他们怎么说。
柳青OG真人 网页版 OG真人平台明白一个作家要的是什么,应该抓住什么样的机遇,所以他毅然辞去优越的工作,回到秦岭脚下,在皇甫村一住十四年,写出了《创业史》。这就给陕西作家树立了榜样。
柳青曾说过:一个心怀大志的作家,就好比挑了一筐鸡蛋去赶集,别人敢撞你,你不敢撞别人。柳青的话对陈忠实影响很大。陈忠实说,当你遇到生活中的委屈、生活中的龌龊、生活中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的时候,不要去解释,不要耽误了自己的行程。
由杨绛先生去世在文坛引起的有关文学创作的争论是很正常的现象。杨绛个性很强,学识丰富,学养深厚,是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的作家。她的知识结构、修养、性情、人格都很饱满,到了老年可以慢慢去释放。但我们不行,还得像海绵一样慢慢去吸,不断地去丰富自己,营养自己,只有不断地充实,才会写出有可能让人喜欢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写作的初衷,我的初衷是用文学创作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越来越重的隔膜感,信任的危机感,让人们能更好地沟通交流,感受到人性中美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