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OG真人厅 OG真人群众文学艺术创作|OG真人
OG真人厅 OG真人群众文学艺术创作
发布时间:2023-11-13 07:12:34

  文艺刊物的重要意义和存在价值,除了是文艺工作宣传、文化工作发展的重要载体,还是文学、美术、摄影等文艺形式的重要发表媒体,是文艺爱好者交流、学习的园地,对繁荣文艺创作,推出文艺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以文学为例,在20世纪50-60年代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当时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北京市东城区的群众文学创作曾相当辉煌,在全区活跃着一大批业余作者,后来有的成为知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和文艺界领导。如在东城区团区委工作、创作了《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王蒙,创作了《人到中年》的作家谌容,诗人顾城等。而文学刊物更是用自己的园地和组织的活动扶持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在《钟鼓楼》共17期报纸上发表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文艺评论、风物介绍等,有百余名作者发表了作品,作者中有诗人顾城、崔墨卿,作家庄之明、樊发稼、肖复兴、高洪波、马光复、李才雍、郑万隆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艺作品发表交流的形式已经多种多样,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为文艺作品的发表和文化工作的宣传、交流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载体。但各种媒体之间的关系是互补性的,报刊、杂志等纸质的平面媒体和书籍仍保持着其独特的价值。

  在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和符合群众文化工作规律的前提下,从政策上、制度上,建立健全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创作机制,是群众文艺创作的保障。

  文艺活动是带动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展示、交流、学习的重要途径。举办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文艺活动是繁荣文艺创作、展示创作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中最具品牌意义的文艺活动当首推文化艺术节。在举办文化艺术节的过程中,广大群众的创作、演出热情被极大地激发、调动起来,成为群众文艺创作、展示和交流的盛宴。北京市东城区文化艺术节把文艺创作和演出、评奖结合起来,每年上台演出的群众有万余人,演出节目几千个,有二三十万人参与,上台演出的包括来自东城区及驻区中央、市属单位干部、工人、职员、教师、学生、离退休人员以及专业艺术工作者等各界人士,还有各级领导、劳动模范代表等。在每年的活动中,20余个系统参加,每个系统推出一场优秀节目共20余场,全区精选出3场,进行优秀节目汇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评奖。此外,北京市“白衣天使杯”交谊舞国标舞大赛、戏曲曲艺小品专场、书画作品展等专项活动,也通过不同的文艺表现形式将文化艺术节点缀得多姿多彩。艺术节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群众文艺节目和作品,具有一定的创作表演水平。在艺术节闭幕式上,还先后创编推出了《江山如画》、《共创美好明天》、《胡同情》、《和谐颂》等大型文艺演出,均是为艺术节闭幕式演出而专门由东城区艺术团创作的原创作品,其中多台演出被北京电视台播出,显示了东城区文化艺术创作的实力和水平。

  文联组织所抓的文艺工作与政府的职能部门和下属的事业机构的工作是不同的,文联是社会团体,工作内容主要是文艺工作,而且是围绕着文艺工作者开展的文艺工作,可以说是“线”,是单向的。而政府职能部门和事业机构是代表政府在行使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业务指导和辅导功能,可以说是“面”,是全面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基础性和职能性工作较多,很多工作还是纵横交错的。在群众文艺创作中,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更侧重于以辅导、培训等方式开展群众性的文艺普及与提高等基础性工作。因此,为了繁荣群众文艺创作,达到抓创作、出作品、出人才的目的,对文联组织的增设,已经形成群众文艺创作发展的共识。有的省市还将文联组织延伸到了街道办事处。应重视文联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中的综合协调和指导示范作用,组织好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具有较好示范意义的文化艺术活动。

  群众文学艺术创作是文化艺术事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文明进步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是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是群众文化业务的重要工作目标。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今天,尤其是文化体制改革,文化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是各级群众文化主管部门和群众文化事业单位面对的战略性课题。

  在群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文学、美术、摄影等创作的全过程均由个人把握的“静态”艺术门类,在整个群众性文艺创作中呈现出崛起之势。作为一种较高水平的展现,以专集、丛书的形式推出作品集成为这些非舞台艺术走向群众、走向市场的重要形式。2001年,东城区编辑出版了《钟鼓楼文丛》第一辑,这是新世纪以来东城区第一次整体设计推出的群众文化编辑出版品牌,并将《钟鼓楼文丛》列为东城区文化工作中具有长期性和发展战略的一项文化基础工程。此外,通州、房山、朝阳、门头沟等区也相继推出了品OG真人网站 OG真人牌化文化艺术丛书。

  创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需要一定的创作条件和环境。营造创作环境,主要是指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和良好创作氛围以及精神环境的营造,让群众文艺创作者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创作的自由,为他们最大限度地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创造条件。其中,“人”指的是群众文艺创作的组织者兼专家及创作者,其中,群众文化事业单位业务干部在本专业的创作中是重要的组织者、创作者和辅导者,同时也是本专业的学者、艺术家。除了组织、辅导和研究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业务干部要完成一定的创作任务。应注重对优秀创作人才的培养,使其在群众文艺创作中发挥骨干和带动作用;“财”,主要指创作所需的经费,包括资料费、制作费、专款补助等。应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探索社会力量参与艺术建设的新思路,建立多元投入的运作理念,保证群众文艺精品战略的实施;“物”,指的是创作必需的场地、设施、设备等,这些可称作创作“硬环境”。群众文艺活动、组织、园地可称作创作“软环境”。“硬环境”与“软环境”互为依托,缺一不可。对“硬环境”的作用众所周知,下面重点谈谈“软环境”的营造。

  理解创作内涵,营造创作环境,完善创作机制,提高创作意识,从而活跃创作气氛,调动创作激情,是群众文艺创作科学发展的切入点。

  从创作活动的地位上看,群众文化活动是包含了娱乐、欣赏、创作等各个层面的文化娱乐活动。其中,创作活动是整个活动过程的基础和中心,居于主导地位。它带动、提升其它不同层次的文化娱乐活动。参与创作,是群众实现自我价值的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以创作为中心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多年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这种创作包括原创和二度创作。当一名文艺爱好者从娱乐进到欣赏,进而能够自己创作文艺作品的时候,既实现了他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艺术水平的提升,也达到了群众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更好地满足创作者精神生活需要,体现了创作水平。如果群众文艺活动中的作品都是照搬、模仿专业文艺的作品,只能代表表演水平,而体现不出群众文化鲜明的特色和自身的价值。

  群众文艺创作活动的社会化趋势,使群众文艺创作日益显示出由计划组织转为民间自发,由统一集中转为分散自由,由单一转为多元,由被动转为主动的趋势,表现出强烈的行为自主倾向和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文艺活动,行业、系统、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媒体等为自身需要所开展的各项局部或社会性文艺活动,使社会文艺活动的存在方式日益表现出社会化的趋势,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运用政府和社会力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发展群众业余创作寻找更多的契机,并将自身的职能转移到调控、管理、服务、引导上来,通过对日益丰富多彩的社会性群众文化活动总量的掌握和分析,适时地推出自身具有展示和导向作用的社会活动,交流创作技艺,检阅创作和表演成果,引导群众业余创作表演的健康发展,树立自身的权威性。

  “文联”的任务是:在中国的领导下,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守宪法和法律,致力于繁荣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在“文联”指导下,各文艺家协会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如组织作家、艺术家进行各种学习和探讨;组织各类文艺演出的观摩;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召开各类学术研讨会、座谈会;举办各个艺术门类的评奖活动;举办旨在培养文艺新人的讲座、讲习班,开展纪念文化名人的活动等。“文联”鼓励并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积极开展各种创作和理论批评活动,不断提高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水平,促进全国各兄弟民族之间文学艺术的共同繁荣。

  在群众文艺创作的内容上,应遵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三贴近”原则,从实际出发,从文艺创作规律出发,突破片面强调创作题材上的“地域性”局限思想。文艺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在内容上应处理好“地域性题材”和“多样性题材”的关系,全面兼顾,实现群众文艺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独特职能和文艺创作的全面繁荣。

  (一)激励机制。一是制定考核指标。在文化系统内部,为群众文艺创作专业人员安排创作任务,制定考核指标,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激励措施。对高级专业人才,如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群众文化明星,应增加一定的职责,如在办班,作品、论文发表,参展等方面提出与职称相应的指标。对于完成指标的,应给予适当的奖励。有些馆制定实施鼓励创作的规定:凡荣获部级一等奖者,免去全年度经济任务,并补发与主办单位同等数额的奖金;荣获部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者,免去60%经济指标、本馆追加主办单位颁发奖金数额50%。也有些馆根据获奖级别和名次,给予数额不等的奖金。从而有利于繁荣创作和精品的涌现,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获得很大收益。二是调动社会参与。随着群众文艺创作的日益社会OG真人网站 OG真人化,激励作为文化主管部门实行社会化管理的主要手段,已经和正在解放艺术生产力的进程中显示出巨大的感召力。依靠和调动、鼓励社会力量繁荣群众文艺创作,需要以激励的形式加以贯彻、引导、规范和落实。三是健全评奖机制。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高层次、大影响的评奖活动不可少。文化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项经费设立永久性群众文艺创作奖,以“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谐统一的标准评选优秀文艺作品,对有一定艺术水准和社会影响的业余文艺团队授予荣誉称号,在群众文艺创作的基础上选拔优秀的群众文艺精品参加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的角逐。

  从创作主体上看,群众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宣泄自己的内心情感,以满足社会竞争的需要和精神世界的平衡。在这种社会心理的作用下,人们从对文学艺术的客观欣赏,转向对文学艺术的主观实践。群众文艺创作主体不仅是文化系统的专业干部,而且更主要的是蕴藏在群众中的创作力量。从创作者的组织辅导者来看,文联组织是专业文艺工作者的组织,随着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区级文联组织也相继成立,成员既有驻区专业文艺工作者,也有具有一定水平的业余作者,而一般业余作者的文艺活动,主要靠群众文化业务辅导部门,所以,群众文化职能部门的业务水平,决定着群众文艺繁荣的水平。各级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的专业干部既是创作者,又是开展群众性创作活动的核心和纽带。业务干部要有相当高的创作实力或理论研究水平,能代表区域的创作、研究最高水平,能够开展区域内的群众文艺创作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开展群众文艺创作的辅导工作。不能为了参赛获奖或参加重大演出,就一味地强调业务干部个人或本单位的创作,而忽视或不进行辅导、组织、培训工作,没有尽到群众文化业务工作者在群众文艺创作中的职责。当然,在同一艺术门类专业人员数量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在多个专业人员之间进行分工,有的注重创作,有的注重辅导,实现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鲁迅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绘画成了画家的专利品,和大众无缘,这是艺术的不幸。因此,群众文艺创作主体应是专业人员和文艺骨干以及更广大的社会群众,目的是在普及基础上提高。

  随着群众文艺创作的社会化,文联组织在群众文艺创作上的作用也得到普遍认可。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性质属于群众团体,简称文联,是为文学艺术家开展文艺工作服务的组织。目前有中国文联、市文联,各区县有区县级文联。文联下设文学艺术性的各种文艺家协会,就区县而言,协会会员包括本区的专业文艺家和优秀的文艺骨干。文联组织与群众文化职能部门和事业机构的性质和工作内容是有区别的。文联是党委宣传部主管的文艺群众团体,是党联系文艺家的桥梁和纽带。与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在职能上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和区别。文联对各文艺家协会负有联络、协调、服务和管理的职责,并对下一级文联负有联络、协调、服务和业务指导的职责。

  文艺创作园地包括报纸、刊物、网上电子刊物等。文艺园地对凝聚创作队伍、提高创作质量、培养创作人才、激励创作实践、展示创作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群众文艺刊物是群众文艺创作的阵地,是发表群众文艺作品的园地,业余作者成长的摇篮和富有地方色彩的大众媒体。也是文联组织和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起到文艺宣传、交流和促进文化工作发展等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的目标要求,文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文艺成为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

  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培养和选拔群众文艺创作人才是群众文艺创作的重要保证。以文艺组织的形式培养、凝聚文艺骨干和形成创作队伍,是提高群众文艺创作和欣赏水平的关键。各种群众性业余骨干的团队、协会等,都是群众艺术的社会基础。这些组织包括非营利性的团队、协会、艺术团以及面向市场的群众文化演出公司等。应依托这些组织形成市、区、街、社区各级创作组织,形成群众文艺创作网络。利用团体优势,切实形成群众文艺创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