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大大小小各种事情,有的事情如过眼云烟,有的事情却印象深刻。最近我见证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的诞生,便属于后者。
11月18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这是中国教育史上首次设立的专门对于教育重大改革发展政策进行调研、论证和评估的国家级咨询机构。国务委员出席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向全体咨询委员一一颁发了聘书。作为受聘的首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之一,我也在京西宾馆会议楼亲历了这一重要时刻。当我从国务委员手上接过印着大大的烫金国徽章的聘书的时候,既高兴,又深感责任重大。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共有64名,担任过大中学校长的22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18人,现任或曾任派中央、人民团体副主席的有12人,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有10人,国务院参事4人,担任过省市领导的8人,担任过部长、副部长的11人。委员的平均年龄为63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第一届咨询委员中,既有顾明远、周远清、陶西平等一级学会的负责人,也有郝克明、谈松华、张力等多年在教育部为国家教育发展作决策参谋的专家;既有王湛、韦钰、吴启迪、张天保等教育部原副部长,也有许智宏、杨福家、朱清时等著名大学的老校长,既有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也有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还有徐冠华、杨乐、王通讯等其他界别的著名人士,这份经有关部门研究推荐并报国务院领导同意的壮观的名单,真可谓一时之选。
根据《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章程(草案)》,该咨询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对重大教育政策、重大改革事项进行论证评议,提供咨询意见;开展调查研究,对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以及重大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报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由国务院下设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直接领导,并对领导小组负责。
指出,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成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是贯彻中央关于科学民主决策精神的重要举措,是遵循教育决策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制度创新;咨询委员具有高层次、多领域、跨部门的特点,不仅会对保障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发挥重要智囊作用,也将对健全中国特色教育决策咨询体系作出有益探索。她强调,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立之际,意味着为中国教育改革作出庄重承诺,委员们不仅是获得荣誉称号,更是接受了人民的重托,希望各位委员认真履行职责,不负历史使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珍惜荣誉,发扬传统,“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贴近教育基层,贴近社会各界,贴近管理决策,尽心竭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贡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委托一些第三方机构开展调研,供政府在重大决策时参考。美国1981年成立“高质量教育咨询委员会”,1984年日本成立“临时教育审议会”(后来为“中央教育审议会”)、1994年韩国成立“教育改革委员会”,都逐渐成为各国教育决策的高层智库。中国成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体现出教育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工作方式有专业性,也有灵活性,调研活动可以独立进行,“分兵作战”,可以“微服私访”,也可以协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或“定点跟踪指导”、“提交专题报告”等多种灵活形式。
可以说,从开始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来,进入了新中国历史上最重视教育的时期。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是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第47条成立的,目的在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是中国教育决策走向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举措。袁贵仁部长希望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为一个有水平、有威信、有热情的咨询机构,所起作用能够得到社会的公认。
成立大会期间,讨论通过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章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工作规程》。成立大会翌日,紧接着召开评审会议,分组审议了各地申报的共426项改革试点项目。委员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先行的办法,保证改革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进。对应《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10大试点任务,咨询委员会也相应分为10个工作组,分别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办学体制改革、保障体制机制改革、省级统筹综合改革。
我被分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组。作为高等教育学和教育史专业的学者,我研究中国考试历史与现状已有20多年,对考试招生制度尤其是高考改革多有思考,理当为推进中国的考试招生改革贡献绵薄之力。我想,只要咨询委员们集思广益,齐心协力,尽力而为,相信这个最高教育咨询机构在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一定能做好高级参谋,成为国家教育决策的智囊团和思想库,其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岁月中将日益显现出来。OG真人 OG真人视讯OG真人 OG真人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