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向纵深推进,自治区司法厅坚持“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自我加压、自选命题,全力查找制约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问题,以法治为民办实事为突破点,一以贯之全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一是深研细究。司法厅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真查原因,细找不足,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深查实改。通过领题调研、实地调研、网络调研、书面调研等方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理清群众需求,不断扩大调研覆盖面;深入兄弟省份,学习外省先进做法,全面梳理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参与网络调研1.2万余人次。二是精准对症。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方案,细化问题表现、整改目标及工作举措,从11个方面提出30余项整改措施。坚持分类推进,明确整改时限及工作要求;坚持分级负责,列出整改清单,将问题整改责任到人,落实主要领导主体责任、分管领导主抓责任和处室具体责任。建立台账,整改到位一件销号一件,确保件件有落实,持续推进问题整治纵深开展。三是统筹施策。坚持区域协同、部门联动,充分发挥部门联席会议协调管总职能作用,召开2023年自治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部门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印发《部门职责》《工作要点》等,不断压实部门及基层工作责任,共同推进问题整改落实。
一是持续整合城乡法律服务资源。不断加强实体平台规范化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推行行政复议、仲裁、公证等业务进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设立行政复议申请代收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将公证最多跑一次事项从48项扩大至180项,居全国第二。在全区开展公证行业结对帮扶、公证和司法鉴定法律服务护航乡村振兴等活动,不断整合优质法律服务资源,保障乡村群众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二是持续推动律师资源下沉。开展律师行业“四联四建”活动,与企业、商(协)会、村(居)结对共建,引导较大规模律所到偏远地区开设分支机构。深化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组织动员1066名律师为3105个村(居)担任村(居)法律顾问,有效缓解边远地区律师资源缺乏的问题。三是持续扩大基层法律服务覆盖面。强化建章立制,制定印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意见、精准培养试点方案等文件,巩固经验成果,培养“法律明白人”7.7万人,每个村(社区)“法律明白人”达27人。
一是科学调度,服务资源“集成化”。搭建“宁夏智慧法律服务调度管理平台”,融合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法律服务机构,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全时空配置能力。不断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机构衔接流转机制,集受理、指派、转办、督办、查询、投诉处理、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闭环管理,逐步实现大平台共享、大系统统筹、大数据联治的综合应用。二是统筹力量,服务资源“专业化”。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参与格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聘专业律师团队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解答,推进“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互联互通,实现“双号并联”,提供365天不打烊、“7×24小时”的全时空服务。创新“1+1+N”热线管理模式,制定《热线用语规范》,通过召开周例会、月培训、疑难工单研讨、典型案例交流等方式,全力提升值班律师职业素养。在自治区政府政务服务便民抽测中,“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办结率、质量回访、服务满意率均达100%。三是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均等化”。实施“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搭建网络法律服务超市,运用网络服务、远程视频服务模式,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移动服务、随身服务方向发展,促进优质资源向欠发达地区辐射。银川微普法、吴忠法宝等APP、小程序全面上线运行,群众可通过APP、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终端获取“问”“办”“查”“学”“评”等一体化、可视化、“口袋式”的法律服务,使法律服务由“实体化”向“移动化”转变,让群众共享法治成果。